首页 > 文章中心 > 粮油加工

粮油加工范文精选

粮油加工

粮油加工范文第1篇

1十堰粮油加工基本能满足全市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2014年,十堰市粮食总产量117.9万t,油料产量13.4万t。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达到102163台(套),其中粮食加工机械60233台(套),油料加工机械5042台(套),粮油整体加工水平达到60%以上。根据调研样本分析,近年来十堰市农村粮油加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加工能力由稀缺转向普及

根据调查,在10年前,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前,一组有一个粮食加工坊,一村有一个油料加工点,农户大都依靠肩挑背驮,步行5~6km,往返有时需要一天时间,作坊大都是从集体转至个体,机械老化、笨重,易发故障,遇有机械维修情况,农户只能去更远作坊加工。由于加工作坊的稀缺,农户粮油加工普遍存在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农机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十堰市粮油加工机械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户自主购机、自主加工成为常态,高性能、高质量的机械进入千家万户,吃粮不出户、吃油不出村基本成为现实。如丹江口市盐池河镇七星河村,加工坊10年间增加了243%;竹溪县天宝乡杨家坪村,383户农户现有米机或磨粉机497台,户均占有1.3台。

1.2加工类型由大型转向家用

原有的集体作坊,大都配置的是大型磨面机、打米机和粉碎机,油料作坊主要是人力木榨油,以油菜和芝麻为主,大型机械在初期集中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明显存在费时费工费电、易损耗、维修不便、加工粮食品质较差的问题。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各种小型面粉机、碾米机、粉碎机、脱粒机、榨油机等家用机械蓬勃兴起,逐渐取代了原有落后的、大型的、初加工的机械。农户加工不再以营利为主,取而代之的是自给自足。如竹山县楼台乡白莲村地处偏僻山区,村365户有120台家用加工设备,楼台乡肖家沟村477户,家用组合机械有160多台。

1.3加工结构由单一转向复合

十堰市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油料作物为油菜、芝麻、花生等,粮油加工机械也主要集中在碾米机、磨面机、粉碎机和少量榨油机,加工品种单一,应用相互分离。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以及市场多功能机械的推广,大批农户开始购买使用多功能、复合型机械,碾米机能一次性完成米、糠、碎米的分离,磨面机同时能加工玉米、豆类、薯干、谷物等,榨油机能应用于芝麻、菜籽、花生、大豆等。复合型机械因其一机多能、灵活多用的特点在十堰市农村展现了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巨大的潜力。总之,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全市粮油加工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呈现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生产需求相配套、与生活需求相协调的可喜变化。

2粮油加工难的情况依然存在,主要是偏远山区10%左右的农户

十堰市地处山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农户居住分散,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农机化发展在偏远山区进度较慢。粮油加工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2.1加工总量小

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大批农民外出务工,部分外迁,村组常驻人口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粮油作物种植大幅减少,少量粮食也是用来饲养牲畜,以经营为主的作坊不能维持正常运转,部分农户缺少购置机械的意愿,粮油加工存在两难境地。如郧阳区白桑关镇阳坡村在册人口1248人,实际在家只有600多人,村里有机械平时也无人在家加工,机械利用率较低。

2.2购置成本高

据了解,购买一套新设备(包括自上料面粉机、三分离碾米机、粉碎机、脱粒机、电机等)市场价需要20000多元,加工电价属于工业用电,0.98元/度,用电报装费用1500元,加上厂房投资等产生很大一笔费用,不少农户认为买机械不划算,不愿进行投资。

2.3机械维修难

十堰市广大农村地区虽然已实行了电网改造,大部分村组都修有村村通公路,但由于山区地情复杂,偏远山区仍然交通不便,距离镇10km以上、距县城50km以上地区广泛存在,在镇、村集中点普遍缺乏从事粮油农机维修、经销农机配件的机构,遇有机械故障,必须到县城或十堰城区购买,维修十分不便,机械老化未能及时更新。

2.4运营收入低

以运营为主的作坊,在全市范围内都存在着盈利—薄利—微利的趋势,投资前期成本大,收益周期长,十堰市加工稻谷普遍在6~8元/50kg,面粉9~11元/50kg,苞谷10~14元/50kg,糠10~15元/50kg,如果按照一套新设备的投入,5年内成本都难收回,收费提高会挫伤农户的积极性,过低则使得作坊在各个行业竞争中无比较优势。加之打工经济兴起,较多农民长期在外,家庭用粮少,有的直接从外买粮买油,作坊不能连续运营,作坊农户自身加工的收入甚至也要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如郧阳区白桑关镇2组村民杨全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一套加工设备,自己常年在外打工,设备已停运多年,平时交给别人看管,年关回来集中加工一段时间,年后又继续停业。

2.5作业环境差

十堰市大部分农村粮油加工点都未经过工商登记,尤其是自主购机的农户,大部分作业人员为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加工现场通常布局凌乱,电线随意牵挂,垃圾随意丢弃;作业时粉尘较多,噪声、震动较大,现场无任何除尘设备,质量、卫生、安全方面存在较多隐患。

3解决农村部分地区粮油加工难问题的措施建议

解决农村粮油加工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发挥农机部门的主观能动作用,保障偏远山区群众享受到更便宜、更健康、更方便的粮油加工服务。

3.1加大小型、实用、方便粮油加工机具的宣传推广力度

根据调研发现,小型、微型的粮油加工机械发展最快、应用最好,也最能满足大多数农户的需求,家用机械中,多功能、复合型机械正在逐步兴起,各级农机部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组织农机经销企业深入偏远山区,大力宣传推广小型、实用、方便的粮油加工机械,在乡镇或村组集中地区,扶持设立相应机械的维修点和零配件经销点。如金鹏150磨粉机,含加工玉米糁、饲料粉碎、磨浆打粉(土豆、红薯、大豆)于一体,配1.5kW电机1台,价格440元左右,农机补贴200元,农民只需出资240元左右就能购置;一台面粉机械,目前市场价仅1300元左右,无补贴,这些机械方便实用,同时价格适中,农户均能负担得起。

3.2加大粮油加工农机购置补贴的争取和实施力度

市农机局进一步向省局做工作争取,将更多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价格适中的家用多功能粮油加工机械,纳入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争取补贴比例达到40%~50%以上,并简化购机补贴程序手续,方便农民购机,使山区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争取省农机局将粮油加工机械纳入今后的报废更新补贴范围中,促进全市老化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

3.3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粮油加工的支持力度

粮油加工范文第2篇

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存在的问题

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种类增多,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也有很大的改观,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制造的粮油加工装备约80%处于国际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水平,约15%处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或接近目前国际先进水平,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左右[2]。国内粮油加工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产品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待提高

粮油加工装备的机械性能和可靠性与机械制造技术、原材料材质和结构设计等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国内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企业的机械加工手段相对比较落后,诸如采用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激光切割机等高精度加工设备的企业较少,导致生产的机械设备内部结构和关键部件达不到设计精度和外观要求,模具也存在较多问题;另一方面,加工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材质和加工工艺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材料强度和耐磨性能较差,尤其是国内钢材等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不过关。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了国内粮油加工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无故障时间短、外观造型粗糙不够美观等,设备使用寿命与国际先进产品也有一定差距。

2产品结构单一

国内生产的粮油加工装备单机多,成套设备少;通用机型多,对特殊要求和特殊物料加工的设备短缺;技术含量低、结构简单的产品多,供大于求,而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需要大量重复引进;主机多、辅机少。发达国家无论技术简单还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种类均较为齐全,产品系列依市场需求而派生,配套性强。

3企业组织结构存在不足

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国内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企业往往注重生产加工和销售而轻研究开发,研究创新不够,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时提供产品,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0%,而其中真正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为数不多。

4科研投入和自主创新不足,缺乏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粮油加工装备虽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粮食加工业科研投入少、研发力量分散且比较薄弱、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有待完善。在粮食科技方面,国家将科技经费的80%以上投入在产前和产中领域,而对于产后投入较少,2008年,国家在粮食加工企业的科技投入19.57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2%,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在粮油加工装备研究领域,缺乏相应的科研手段和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专业的试验基地,以往新产品的研发主要是依赖样机仿制和局部改进等形式完成研制工作;在设计方面,缺乏理论依据、标准依据和试验研究手段;在机械制造方面,缺乏完备的制造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国内相当一部分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建立企业研发机制,缺少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结合的“产、学、研”创新平台,造成国内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仿制的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少,仅对结构进行局部改进,缺乏关键核心技术,零配件和耐用件依赖于进口。另外,进入国内的国外大型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展缓慢,不利于我国粮油加工装备制造业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的提高[5]。

粮油加工装备的发展趋势

1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6~8]

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借助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高效干燥技术和超微技术等稻谷加工技术,并结合自动化工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稻谷加工业中获得了很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高额利润。在小麦制粉过程中,采用多类型传感器、计算机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面粉生产过程的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由计算机实施控制,而日产千吨专用面粉自动控制技术与在线检测技术都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2装备更加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

粮油加工装备将向高效、节能、高得率、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在粮油加工中注重提高得率,充分利用粮油产品资源,并对加工中的副产品进行综合有效的利用,这方面国外做得很突出,如玉米淀粉和副产品的回收率达到99%,损失仅为1%。

粮油加工范文第3篇

1.1广东省粮油加工业现状与成就

(1)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广东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02.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98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195.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000.5亿元;2005年实现利税8.9亿元,2010年实现利税36.2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从2005年的6家上升到2010年的21家,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1年全省入统粮油企业621家,同比增加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8亿元,同比增长33.5%;产品销售收入1318.4亿元,同比增长31.8%;利税总额36.4亿元,同比增长0.5%。

(2)产品质量结构不断改善,体系完整。广东省粮油加工以稻谷和饲料加工为主,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较为发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产品结构体系,具有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条。全省大米生产企业以优质大米、一级大米为主线,所占比例达到94.1%;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产品已经向一级油、调和油转化,基本实现了植物油消费的卫生化、营养化。

(3)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可靠。目前,广东用于大米精深加工的抛光和色选设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小麦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产品精细化程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油脂压榨浸出、精炼工艺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精度、高档次粮油产品已成为广东粮油加工业的主导产品。

(4)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效果良好。我省粮油加工产业化在主食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粮油深加工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上的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在食品工业所占比重上升到20%。通过规模企业的带动,促使了产业链的延伸,拓宽了引粮入粤渠道,在确保我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粮油精深加工加快发展,潜力强劲。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河源等地已实现了规模生产,东莞的油脂生产也在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全省粮油精深加工的发展后劲足、潜力大,粮油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

(6)品牌带动战略取得成效,影响大增。广东加快推动加工产品名牌化以及名牌产品产业化,涌现出金福、泰稷、金象、红牡丹、白玉兰等知名品牌,特别是金龙鱼、花旗、刀唛、狮球唛、骆驼唛、鹰唛等食用植物油脂品牌,享誉全国。

1.2广东省粮油加工业分析

(1)加工产能总体呈扩张态势。全省粮油加工产能总体呈扩张态势,除稻谷处理能力轻微下降外,其他主要行业产能均实现超过10%的增长(不含停产企业产能)。

(2)加工生产保持平稳增长。除大米产量轻微下降外,其他主要产品加工量均有增加。各主要行业产值均有所增长,其中饲料生产行业和粮油食品加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3)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省粮油加工业实现产品销售利润率2.33%,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除小麦粉加工行业外,其他行业销售利润率均有所提高。

(4)行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一是珠三角地区粮油加工业发展大幅领先其他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19.23亿元,占全省总值的76.0%。二是饲料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产值占全行业比重大,分别占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的35.4%、42.2%。三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场份额小,占全省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的11.3%。

2广东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瓶颈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一方面少数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占总产量一半以上。另一方面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较多,大部分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设备陈旧、实际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2)产业资源整合有待加强。产业链有待完善,粮油加工与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联系有待加强;粮油加工优质原料紧缺,需要通过进口国外优质小麦搭配加工专用面粉;大豆榨油原料基本靠进口,容易受国际市场影响。

(3)粮油加工业布局有待优化。珠三角地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粮油加工业较为发达,占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所占比重不足20%。

(4)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除了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外,大部分中小型粮油企业缺乏新产品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慢,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5)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当期全省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仅61家,仅占入统企业总数的10.3%,工业总产值的3.9%、利税总额的1.2%。大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仅从事储备业务,经营能力不强。

3广东省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3.1依靠珠江粮食走廊布局充分利用好“珠江粮食走廊”平台,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优势以及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政策利好,在关键地区和节点打造不同特色的粮油加工企业和产业园区。推动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营养、绿色环保的现代粮油加工体系,使得产业结构取得明显改善、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加工保障供给安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和效益平稳增长。

3.2整合产能,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扶持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进一步整合产能,通过重组、破产逐步淘汰加工规模小、属资源浪费型的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和作坊式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粮油产业链,强化粮油加工与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联系,畅通物流和现金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建立一批规范化、良种化、专业化的优质粮油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和壮大粮油加工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方式发展形成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采取政府财政投入、金融信贷支持等方式加以规范和引导,推动加工业集约化、规模化,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

3.3支持粮油加工技术转型升级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新产品的产业化,优化生产流程,适当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提升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人才培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提高自动化水平。

3.4构建产业群,形成品牌积聚效应结合发展基础,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特色的粮油加工产业园区。积极建立现代粮油加工业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开拓城乡市场。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粮油加工企业与农户、生产基地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各地政府的支持,将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快品牌效应的形成,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由做产品向做品牌并举转变,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发挥品牌扩散效应和聚合效应,提高品牌附加值。

3.5加大扶持力度,融通金融资本一是加大财政力度,通过每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投入、涉农资金项目统筹考虑倾斜、支持粮油品牌创建给予相关资金奖励等途径积极推进。二是增强税费扶持,按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定期减征或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三是强化金融扶持,强化银企对接工作,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政策性贷款和争取商业直接贷款,积极探索建立粮油加工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四是落实土地扶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切实保障粮油产业园区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

3.6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工程抓住国家大力实施“粮安工程”计划的契机,结合国家粮食局提出要将广东建设成为优质米制主食加工示范基地的精神,充分利用我省初步形成主体多元化、生产自动化、产品多样化的主食产业化发展格局,坚持市场配置、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主食产业化发展潜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适应居民消费新要求的现代化主食产业体系。建设新型物流配送网络,积极推广普及稻谷加工新技术,建立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体系,形成大型油脂加工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使得我省粮油加工业抵御市场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不断增强。努力构建现代化主食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主食社会化供应水平,推动粮油加工业不断向前发展。

3.7构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现代商业竞争是信息化的战争,要着力为企业搭台,方便为其唱戏。结合广东实际,必须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四川省的经验,为企业提供金融、创新、技术、信息、项目和渠道等交流平台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以搭建融资支持平台为核心,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畅通银企对接服务渠道,重点解决我省粮油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以打造创新交流平台为重点,通过产学研合作、召开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抛砖引玉。以构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加工企业引进新技术搭桥引线,提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服务。以搭建信息平台为融通,总结交流行业内相关经验,为企业进一步掌握政策信息、分析行情动态服务,为企业经营决策助力。以完善项目对接平台为窗口,通过网络等媒介进一步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良好的粮油加工业窗口形象,促进资金与项目、投资与引资的对接。以销售渠道平台形成为触角,将粮油销售渠道不断深入到社区和乡村,充分利用粮油收购和销售网点大力发展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帮助粮油加工企业与流通企业对接,为企业延伸触角、拓展社区和农村市场。

3.8加强安全监督,完善行业自律监管进一步完善粮油加工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确保粮油产品安全。抓好从粮食基地到粮食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自觉履行质量保证义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机制。积极开展原粮卫生调查与监测,加强收购和储存环节的抽检,重点调查和检验粮食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真菌毒素等项目,全面掌握原料卫生状况,为从源头上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依据。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维护粮油市场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粮油加工企业之间指导、服务、沟通和监督的作用,扩大服务领域,集中行业智慧、凝聚行业力量、推动健康发展。

4总结

粮油加工范文第4篇

(一)基于“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的建设

“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就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其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学环境尽可能贴近工作环境,这种要求是求真的、全面的。粮油加工行业包括焙烤食品加工、小麦及面粉制品加工、稻米及米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植物油脂加工、粮油速冻食品加工、粮油休闲食品加工、粮油功能食品等,涉及面广,企业众多。每种产品从原料的贮藏、加工、半成品贮藏、产品包装等在硬件方面差异很大,作为教学实训室不可能全部照搬企业的生产线,但必须能够模拟关键技术环节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劳动力岗位多的工作环境。

1.全真环境建设

焙烤食品加工是“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按照蛋糕、面包等焙烤食品生产的真实情景建设了焙烤实训室,实训室具备醒发箱、烤箱、打蛋机、和面机等真实加工设备,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加工合格产品,完成真实的岗位工作。产品的包装销售就业岗位最多,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完备的相关技能,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建立了硬件齐全的西饼屋,学生通过真实参与包装、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系列过程掌握相关岗位技能。

2.全真岗位参与

针对面粉加工、油脂加工等需要大型生产线的粮油产品加工,虽然在教学环境中难以再现全面的真实工作环境,但通过创设教学资源,力求体现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如原料的检验、产品的检验等岗位工作,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通过为企业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要求。

3.仿真环境模拟

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电脑控制平台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岗位,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企业多功能电子控制平台,模拟再现真实工作情境,通过虚拟操作使学生掌握电脑控制平台的工作要求。

4.全真环境考核

产品的加工环境、加工过程的控制是企业员工必备的素质,教学中,结合企业的岗位作业单,落实工作任务并进行全程考核,通过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的严格考核逐渐养成质量控制意识。

(二)基于“理实一体”教学流程的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的前提是设计者必须了解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处的情形与环境,通过教学流程的设计使学生始终处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情景中,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的各种情形及完整工作过程,能够有效利用工具和方法,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养成职业规范。

(三)基于“理实一体”教学文件的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与探索,深深体会到“理实一体”的教学实施的真正转变不是单纯的教学环境的改善,更为迫切的是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案等一系列教学文件的建设。

1.基于“理实一体”的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技能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工艺知识,按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模式。基于此修订完成了《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标准》,该标准准确描述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单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详细阐述了每个项目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达到的程度、应拓展的范围;清晰说明了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该达到的标准。

2.基于“理实一体”的教材编写遵循

“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编写教材,相关教材《粮油加工》已被教育部立项为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内容来源于企业岗位的51个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20个工作项目、9个教学单元。教材内容涉及粮油加工行业的原料验收、贮藏,产品加工过程的各个工序及质量控制、产品的检验、包装等各个环节;以实际作业流程为依据,力求突出“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能做到更好”等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兼顾“是什么”“为什么”等理论知识的渗透。

3.基于“理实一体”的电子教案编制

教案是教学实施者的主要工具,是反应教学方式的书面材料。基于“理实一体”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电子教案分为课前教案、课中教案、课后教案三部分。课前教案包括为学生下发的资料单和预习单、教学先决条件分析(如加工材料是否合适、充分分析)、学生分组方法(如本班学生特点,加工任务特点)、学习情景创设(如产品原料单、作业记录单、样品抽检记录单、成品感官评价单……)等内容;课中教案包括趣味分组(尽可能让学生都去参与工作)、完成加工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完善并撰写加工方案)、真实加工场景展示、加工实施、产品评价等。课后教案包括各组情况分析、产品加工掌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内容。

4.基于“理实一体”的其它教学资源的创建

编制与教学流程同步实施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上课单”,内容包括课前准备、预习单、课堂记录、实操记录、自我总结、课后作业、小组拓展项目等。为了感受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的工作氛围,收集企业加工生产视频、图片、企业管理文件、职工手册、生产案例等,创建了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企业资料库。组建粮油食品工作室,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帮助企业加工一些裱花蛋糕等,使学生实实在在参与企业的生产。

(四)基于“理实一体”的考核体系的建设

1.工作任务过程考核依据

课程标准与岗位绩效考核编制过程考核单,内容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包括任务领取、工作准备、生产实施、过程控制、总结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考核点,评价内容包括完成情况、责任态度、合作沟通、创新性等,实现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全面、立体、动态考核。

2.课程结业考核课程结业考核分为理论

考核和项目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督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及理论、实践的融通,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项目考核以独立完成工作项目的形式进行,通过抽签确定考核项目,每个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考核评价项目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创意能力等,是对过程考核的提升和完善。

二、效果通过两年来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基于“理实一体”的“粮油加工与质量监控”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

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工作项目,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形成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1.出勤率高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后

由于将每个项目安排为一次教学活动,项目的考核伴随过程完成,如缺勤一个项目,则缺少该项分数。如不得已请假,还需在其他业余时间补上,但大多项目都是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补课显得非常困难,因此从客观上解决了学生缺课问题。同时,随着对教改模式的适应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主观上也不愿意缺课。

2.课堂利用率高

由于完成工作项目的连续性,课程都是4节连排或6节连排,学生每节课实际学习或工作时间都超过45min接近于55min。学生一直在有序紧张完成每个工作环节或坚守一个工作岗位。

3.学生学习积极性大

大提高每个项目都设计了资料单(包括文字资料、相关网站、相关标准)和预习单两个内容,要求在上课前必须完成,促使学生去查阅资料,提前预习。生产性的工作项目还设计了材料单和设备单,要求在课前都有所了解。西饼屋为学生提供了参加一线加工、生产、销售的真实环境,学生非常感兴趣,业余时间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学生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职业素质

全面提高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的技能更加实用,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就业质量都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就业起点高、工作稳定性强、薪酬水平和企业满意度较高。2013年毕业的绿检1011班31人,在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就业18人,占总人数58%。在粮油加工企业就业8人,占食品加工行业就业人数的44%,较上一届的23%提高了一倍,充分反应了同学们喜欢粮油加工的相关岗位,尤其是焙烤食品工作岗位。

(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重新设计

实践以来,对工作过程进行动态考核、全程考核,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中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考核中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粮油加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粮油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问题;解决策略

粮油主要包含有成品粮、原粮以及油脂等,是人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粮油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粮油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还存在有监管力度不足以及安全意识过于薄弱的问题,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政策规范进行粮油的加工与生产工作,不仅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粮油产品的质量需求,还容易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就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能够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粮油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保障粮油产品的生产质量,对于我国粮油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粮油加工原料安全问题

1.1农药污染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现阶段也是世界上粮油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在粮油原料的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民们还会通过施用农药与化肥的方式保障产量,我国也成为了农药化肥使用总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农药化肥的种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目前市场上的常见农药化肥种类超过了一百种。通过农药化肥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危害,但是如果使用不节制,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农药与化肥残留问题,也就直接影响到粮油原料质量,并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1]。

1.2霉变及毒素污染

粮食作物在贮藏过程中还会受到气候以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存放工作,也就容易出现受潮霉变的情况,影响到粮食作物的食用安全性。粮食的储存与运输过程还会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也就对粮食作物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2]。此外在进行粮食作物的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防潮处理工作,也容易导致粮食作物霉变等问题发生,对于粮食的质量以及食用安全性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1.3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粮食作物种植也朝着规模化与机械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越来愈多的大型机械设备在粮食种植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虽然能够促进粮食种植效益以及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但是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粮食重金属超标问题,长期食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在粮油产品的加工环节,也会使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果机械质量不达标或者存在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时,也有可能导致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发生,直接影响到粮油原料质量。

2粮油加工阶段的质量安全问题

2.1食品添加剂问题

在经过加工之后的粮油产品还存在有容易腐坏的问题,粮油加工企业会在产品内添加各种添加剂,防止粮油产品的腐烂变质。虽然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于人体没有危害,但是一些粮油加工企业为了提升自身产品的保质期以及改善粮油品质,添加过量食品添加剂,导致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3]。

2.2反式脂肪酸问题

在粮油产品加工过程中还会经常应用到油脂氢化技术,其能够促进油脂熔点进一步提升,增强油脂的抗氧化能力。但是在油脂氢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形成一定的脂肪酸异构体,导致了氢化油脂的组成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没有进行加工环节的严格控制,也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健康饮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粮油加工企业能够进行现有生产工艺与配方的不断改善,减少反式脂肪酸在膳食中的分布比例,来为消费者们提供更加安全的饮食。

2.3塑化剂问题

塑化剂作为我国食品行业的违禁添加剂,但是部分粮油企业在进行产品包装过程中,为了减少包装成本,依旧会使用一些添加了塑化剂的塑料袋。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还会导致环境污染情况发生,也就难以满足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3信息化背景下保障粮油加工安全的改进措施

3.1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在粮油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与化肥含量超标的粮食作物,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进行粮油加工生产之前,还需要做好原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就粮油原料中的化肥农药含量进行严格检测,一旦发现有含量超标的情况,不得进入到后续的加工环节中。此外我国政府部门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新媒体等多种宣传途径,加强对农作物绿色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改善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加强对生态种植的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后续的粮油产品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4]。

3.2完善粮油生产加工安全体系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粮油生产加工过程中也拥有着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完整的生产程序。但是很多粮油生产企业还存在有加工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问题,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加工安全体系开展粮油产品的加工生产工作。针对这一问题,也就需要粮油企业能够做好对加工生产人员的管理工作,促进所有加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还需要通过加强宣传的方式,营造出安全卫生的生产氛围,还需要采用系统化技能培训的方式,促进现有员工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得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所有粮油生产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加工安全体系进行工程施工,从而实现粮油生产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保障粮油产品的整体生产质量。

3.3做好粮油质量安全的正面宣传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粮油产品的食用质量以及食用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粮食产品中的危害物的认知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对于粮油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农药含量以及反式脂肪酸等指标也有了较高的关注度[5]。在这一趋势下,还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正面宣传工作,就我国粮油制品的总体质量进行全面与客观的评价。通过粮油质量安全的正面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从而将社会力量引入到粮油生产监督环节中,保障粮油产品生产环节的规范化以及安全性,对于粮油生产安全问题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规避效果。3.4做好粮油生产中的控制管理在进行粮油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求相关加工企业能够做好生产全过程的系统性监管工作,确保所有加工环节都能够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此外在进行粮油成品检验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检验合格,而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质量。在粮油生产过程中,首先要保障粮油食品的质量安全,随后还需要做好生产环境以及设施的卫生检查工作,对于粮油生产中的有害因素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保障粮油产品的安全性。

3.5加强新产品的开发

在信息化时代中,相关部门还要协同粮食企业,加大对粮油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力度,鼓励粮油加工企业采用节粮减损新设备与新工艺进行生产,减少在粮油生产阶段造成的浪费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就粮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优秀生产技术进行积极推广,从而促进我国的粮油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升。

4结语

粮油产品作为我国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粮油产品质量与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但是我国在粮油生产加工过程中依旧存在有比较多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就需要加大对粮油加工环节的管控力度,积极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粮油加工生产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杜绝任何可能导致食品污染以及食用安全的问题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粮油制品的质量得以提升,对于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龚翠.粮油加工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J].商品与质量,2020(32):242.

[2]高文祥.探讨粮油加工环节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6,23(4):45-46.

[3]卜宪亮.信息化背景下谈粮油加工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J].科学与信息化,2018(5):126.

[4]苏振国.粮油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问题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3):279.